四谛——脱离生死的出路 四谛与二谛(世俗谛及胜义谛)有什么不同呢?二谛是见解的对境,四谛虽然也有见解对境的成分,但主要是以修持方法为重点,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修持才能获得解脱的主题而宣讲的。所以二谛与四谛在佛教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常识,如果能够了解,就会对自己的修行有一定的帮助。 阅读更多
如何学密 作为修学密宗的人,在从发心到成佛的一系列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修行能够如理如法,就应该按照以下次第进行修持。 一、学密的基础——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们以前也三番五次地提到,出离心和菩提心是学密的基础,为什么在此还要反复强调呢?因为,作为修行人,必须要过这两关,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修再殊胜的、类似大圆满等等的密法,也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在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之上,才能正式入密修行。 阅读更多
达摩大师悟性论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乃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