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仇人也是不一定的。我们也曾互为父子兄弟,只是现在回忆不起了。如果这些仇家能够回忆我们互为母子的经历,就绝对不会加害于我。例如,在两人打架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若能猛然忆起前世母子拳拳、手足情深的情景,所有的仇恨就会瓦解冰消,他们会立即扔掉武器,停止打斗,这是肯定的。使我们相互敌视的罪魁祸首就是无明,正是它,使现世的仇敌无法回忆前世曾为父母亲友的场景;所以,即使现在他们害我,我也不能责怪他们。
这并不是精神上虚幻的寄托或安慰,事实就是这样。什么叫做仇人?什么叫做亲人?我们在轮回中流转,你、我、他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光,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时是仇人,有时是亲人,亲怨都是不一定的。
正是由于前世因缘,现世在我们附近出现的众生,一定是自己前世的父母,而这些对我们有不可思议恩德的众生,全是为养育我们而造下了恶业,如今受报堕入旁生,正在我们眼前受苦。我们该怎样救度他们才好呢?该怎么报答他们对自己不可思议的恩德呢?布施钱财当然可以报恩,不过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钱财布施总有穷尽的一天,到那时候,他们还是会继续受苦,所以,修法报恩才是最殊胜的方式。我们先修法,得到佛菩萨的果位之后,再来救度他们,那时候就非常方便了。证悟初地菩萨果位之后,一刹那就能度化一百个众生,那么一天之内,初地菩萨能度化的众生有亿万之数;进一步证得第二地菩萨果位时,一刹那可以度化一千个众生。以此类推,菩萨果位的层次愈高,度众生的能力就愈强;当然,证悟佛果时的殊胜,就更不可思议了。即使未证佛果,能证初地菩萨的话,救度众生就已经非常方便了。
有些有钱人认为:“我有精美华贵的别墅,有价值不菲的汽车,还有一辈子享之不尽的银行存款,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我为什么还不满足,还要去学什么佛、去追求什么解脱呢?大可不必!”但不知这些人想过没有,你们是否已经解决了生老病死的问题,你们能保证自己不衰老、不死亡吗?你们愿意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束手无策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既然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迎接生老病死的挑战、去推翻生老病死的压迫,既然我们害怕生老病死的威胁,又为什么不去努力、不去思考呢?如果生老病死并不可怕,我们可以置之不顾;如果生老病死无法摧灭,我们也没有必要作出无谓的付出。既然已经知道生老病死的厉害,又掌握了解决生老病死的武器,获得了超越生老病死的良方,我们就应当充分地加以利用——刻苦修行,力图断除生老病死之根。
显宗和密宗所讲的光明与空性都没有差别,只是证悟的方法有所不同。显宗最多会说,只要精进修行、向往解脱、面朝法界,法界总有一天会显现出来。但具体显现的方法,就不会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以前讲过的很多中观修法,实际上也是如来藏的一部分修法,但光明的修法尚未包括在内。通过长期积累资粮,行持六波罗蜜多,并慢慢修持显宗空性的修法,如果修得好,心的光明自己也会显现出来,但除此之外,没有行之有效的针对性修法,而密宗与禅宗却会直指人心。
我们在看花的时候,感觉是花在外面,眼识在身体里面,但这只是第六意识的错误想法,它不是眼识的观点。什么是眼识呢?比如现在所看到的一个所谓的外境,实际上它就是眼识的本体,这就叫做眼识,除此之外哪里还有眼识,根本没有。有人认为,眼识也许就像光一样,照亮了某种物体然后就看见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出现在眼前,并完全看见,也就是感觉到了,这种感觉就是眼识。
如果皈依没有与大礼拜一起修,就要观想自己和众生一起合掌,并祈祷三宝:我从现在起乃至成佛之间的世世代代,只求三宝,只修三宝,只靠三宝。以后无论痛苦还是幸福,上天还是入地,只依靠三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唯求三宝加持。将佛作为导师,法作为所修的道,僧众作为道友。就这样诚心诚意地发誓皈依。如果没有任何感觉,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发愿,并不算皈依。
这个发誓要反反复复地串习,直至对三宝发起无比的恭敬心和信心。如何发起无比的恭敬心和信心呢?这不仅仅依靠正式的观想,也要与日常的饮食起居相结合,时时刻刻忆念三宝,随处随地祈祷三宝。比如,在平时生病的时候,我们虽然也找医生看病,吃药打针进行治疗,但这些时候也要把药品看成是三宝度化、利益众生的一种方法,而不能认为三宝对自己的病痛无济于事,不能认为只有世间的方法才能解决自己的疾患。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违背了皈依的意义。
稻芽如果是因稻种而生的,那么它们的存在是同时的,还是有先有后呢?
如果是同时存在,就不对了。因为,这意味着因、果同时存在,即因存在时果也存在,果存在时因也存在。既然因存在的时候果(自己)已经成立了,因还须对果起什么作用吗?实际上,这个因是没有用的,即稻芽不因稻种而生。这种逻辑,我想大家都能够理解。
“同时存在”的概念是什么?即是指两个事物不是相互观待的,而是独自成立。若因和果是同时存在的,它们之间就根本不可能有因果的联系。“因”根本没有给“果”带来什么影响,怎么会是它的因呢?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认为,有因有缘才有果。所以,因果同时存在是不对的。
在精神上能否找到“我”呢?精神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眼睛能够看到精神吗?耳朵能够听到精神吗?不能。只有精神自己可以看见自己。可是,通过观察可以了知,精神是一刹那一刹那生灭的。就像电影胶片一样,在一秒钟里有二十四帧画面通过镜头,一帧一帧是分开的,不是一体的。但是,一帧的时间太短了,所以分不清二十四幅图像的变化,看上去人物的举手投足就和普通人一模一样。又如,电脑的屏幕,一秒钟至少有五十次的扫描,但这些是肉眼看不见的,因为变化太快了,所以就引起了眼睛的幻觉。同样,我们可以推理出心或精神就是这样一刹那一刹那生灭的。
我们一定要注重修行次第,严格按照佛、菩萨、上师们的要求去修,这样肯定会成就。否则,倘若随顺自己的妄执,既不修加行,又不修出离心、菩提心,直接去修大圆满,我敢保证,这种做法很难解脱,无非种点善根而已。
凡是只考虑自己的解脱,无论闻思修或做世间善法都是小乘的道路;凡是考虑其他人的解脱,不要说闻思修,即使外表上是造罪,也是积累成佛的资粮。佛经里有许多这样的公案。我们经常为了自己去放生、修法,表面上做得非常好,其实从根本上已经错了。
是不是为他人着想的所有事情都是正法呢?不一定。社会上确实有很多善良的人,每当见闻他们的事迹时,我感到非常惭愧。他们也不是学佛的人,也没有说为了度化众生而成佛,但是他们做得那么好,这是有目共睹的。而我们天天从早到晚念了一遍又一遍,为了度化众生发菩提心,这只是口在念,但我们的心行是否与之相应呢?
总之,只有为了众生的解脱而行利益众生的事业,才是正确的路,也才是我们要走的菩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