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种最严重的执著:一种执著,是认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烦恼、有生、老、病、死等等;还有一个执著,是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物质,都是实有的东西。
笛卡儿认为:“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外面的东西是否存在可以怀疑,但对自己的存在却不能有怀疑,因为“我”在思维,所以“我”必定存在。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打算要否认自己的存在,但佛陀却并不是这样,他不但否定外境的存在,同时也反过来否定自我的存在。
佛教关于宇宙的世俗谛最终答案,是在《时轮金刚》里面。看过《时轮金刚》的人都清楚,《时轮金刚》中的数据演算非常简单,一个人只需两三天,就能在一个简单的写字板上,算出一年十二个月的藏历。
为什么我们对梦不执著,而要执著这个轮回呢?因为梦延续的时间很短,第二天就知道昨天晚上看到的那些东西都是假的。而轮回的时间很长,我们还没有办法到达轮回的边缘。但如果是菩萨,虽然他们以前也是凡人,一旦他们登地之后,就像梦苏醒了一样,也就知道原来这些也是假的,跟梦一模一样。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人由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这些变化在书中讲了一些,但还不够。你们经常看新闻,从中可以找到非常合适的例子。比如,某人今天还是国家总统,下个月就可能沦为阶下囚……。所有这些都说明:一切是无常的。
佛说:一刹那是指针尖穿过很薄很薄的一张花瓣所需的时间,但是这个一刹那,我们还可以分为成千上万个阶段。我们可以想象,本身这么短的时间再分为十万个百万个等分的话,其中一个阶段是多么的短暂,然而即使在这么短的时间当中,每一个物质都在变化,佛经之中称之为生灭,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运动。
高官落马、富豪破产,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个大家都很明白。世上没有永不堕落的事物,唯有超离世间的佛的智慧,才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不会堕落。
世界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思维所想象的样子。因为我们的五种感官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并不是准确的,而仅仅是一系列的幻觉而已。但我们还是要去执著、相信它的存在,对此,佛教称之为执著。
佛教认为:轮回的起源用一句话就可以准确地加以概括,那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为什么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轮回中经历过无数次生死,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统计出我们转生轮回的次数。正因为轮回的漫长遥远,所以说是“远在天边”;又因为每个众生在每一次生死,每一天的深度睡眠,每一个念头的产生与消失之际,都经历了轮回的开始与结尾,所以,又可以说轮回的开始是“近在眼前”。
为什么要以证悟缘起性空来称赞佛陀呢?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并引导我们走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