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烧香拜佛或捐钱做慈善就是佛法融入生活,其实这些只是佛法融入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最肤浅、最表面的一部分。真正的佛法融入生活,就是修皈依、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与空性见等等,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通过这些方法,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因为我们的学佛往往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修行却没有跟上,所以只有听经闻法的福德,不会有实际的效果。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也与非佛教徒毫无两样。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进步、需要成长。
放生,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利益众生的事,但很多人的希求仅仅是为了自己能避免一些痛苦,或是得到一些现世利益。这样的放生能不能达到其目的呢?目的能够达到。但是,这样的放生不属于大乘的法。因为,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益众生,只是在利益自己而已。
有一些人认为,因为杀生偷盗等违背了宗教信仰,所以才不能去杀生偷盗。其实并非如此。不能杀生偷盗的原因,是因为杀生偷盗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遭到报应,所以才要戒除。比如,服毒是不是违背佛教教义的呢?虽然佛教是禁止人服毒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毒药本身是不能吃的,如果你非要尝试,必然会中毒并感受痛苦,这就是违背自然规律而得到的果报。
密宗认为,每天从梦中苏醒,经历白天的工作与生活,再到晚上入眠,也是一个轮回。这个24小时的轮回,与无始以来流转至今的大轮回过程完全一样,只是时间较短,只有24小时而已。所以在睡眠之前我们要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法身的果位!”这样发愿以后,就能把入睡的行为转化为菩萨道。
对证悟者而言,诸如地球有四十五亿年历史等所有的过去,就像梦中的历史,因为实际上地球根本没有来处与去处,万事万物皆随因缘而显现,因缘和合的时候,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都会在空中显现。但这些都是并不存在的幻觉,没有实有的过去,未来也不例外。
众生不明白世界的本质,更不知道心的本性是光明如来藏,所以对世界充满了执著。在无明的驱使下,如来藏也对我们不起任何作用,我们这些凡夫仍然会在轮回中流转,继续做着轮回的恶梦。
在将痛苦、罪业转为道用之时,特别要留意自己的发心是否真诚。比如在生病时,我们若是因为修法里讲过“观想代受众生的痛苦,会有很大的功德”,便为了自己早日恢复健康而去修所谓的“自他相换”,假如真的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而修自他相换,那么很显然,这种发心与自他相换之心就是完全相违的。因此,以这样的发心而修自他相换,不但是毫无功德,而且会增长自私心。佛经里讲过,这样修是不管用的。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即在健康顺意时,就提前锻炼自他相换。但是,不管何时修自他相换,我们都必须诚心实意,不能有半点儿虚假,否则就是自欺欺人,这就是修行最重要的窍诀。
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绝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为众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众生的人),成为度化众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轮回的根源是什么呢?流转轮回苦海既非偶然,也非造物主安排,而是有其内在因缘的。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我执和贪欲现世之心。这该如何断除呢?仅仅要求我们放下就能放下吗?没有那么容易。我们首先需要理性地思维,用佛赐予的慧眼去观察整个世界和人生,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人生、轮回的真实面目,由此便会发现轮回的许多过患,发现贪恋现世的种种弊病,这时就可以放下贪执现世、轮回之念。比如,当一个人觉得某物十分宝贵可爱时,对它的贪欲就很难放下。比较有效的对治法,就是让他发现这个东西也有许多缺陷,并非像他以前所想的那样可贵,于是他的贪欲就可以逐渐淡化,最后可以很轻松地断掉,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小乘行人证悟阿罗汉的时候,也彻底断除了所有的烦恼障,只是没有断除烦恼障的一些习气——所知障。
什么叫做烦恼障呢?就是由自私心、我执而产生的贪心、嗔心、无明、嫉妒、我慢等等。
为什么称为“烦恼”呢?这有两种原因:第一,当嗔恨心、嫉妒心等念头进入心相续的时候,就会让人很不舒服、很苦恼,所以称之为烦恼。第二,烦恼如果串习以后,就会在阿赖耶识上留下烦恼的种子,到了一定的时候,这粒种子会成熟。烦恼种子成熟的时候,肯定会产生痛苦。由于它还会导致下一世的痛苦,因而称之为烦恼。
为什么叫“障”呢?有了烦恼以后,它就不会让我们获得解脱,它是解脱道上一个很大、很严重的障碍,所以叫做“障”。
什么叫做所知障呢?除了烦恼以外,众生还有很多的执著,这些执著阿罗汉也没有断除。阿罗汉虽然没有我执、自私,也没有贪心、嗔心,但是还有一些细微的执著。执著什么东西呢?执著外境、内心,这些执著叫做所知障。
为什么叫所知障呢?有了这样的执著以后,就不能精通、证悟真正的法界如来藏,这是成佛的一大障碍,所以叫做所知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