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当中,以造作之心修菩提心的功德,已远远胜过了以自己为中心所行的布施、放生、念咒等等的功德;在缺乏菩提心的情况下,即使行持成千上万次念咒、顶礼、绕塔等善行,都不如修一座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善根。这不是我信口说的,佛陀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所以,你们在每一座中,都一定要认真地修,这一点非常重要。
佛教是讲缘起的。无论是心还是外境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生生世世身陷轮回,也有身陷轮回的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那岂不成了连佛也会流转轮回?可见,无因不果,无缘不生,凡事产生的背后皆有因缘二字。轮回的因缘中以无明和贪著二者为首。无明,不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是这样,那墙和石头也有无明了。无明是指因不懂真理而执著于某些错误的观点——我执。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世间的依恋,即贪著。这样一来,因缘皆俱,必定沉溺轮回。
现在我们虽已得到暇满人身,但它不是常住不灭的。它没有任何可信度,随时可以丢失,无常随时都可能到来。一旦无常来临,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得人身就没有把握了。
如果自己每个月有两千元的工资,但这两千元并没有全部用于自己的吃喝玩乐等享受,而是拿一部分或一半的钱去布施穷人或者放生,就是直接地利益众生。虽然与解脱相比较,这只是很小的利益众生,但再小也是直接地利益众生,也即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去帮助众生。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拿钱放生、布施财物等物质形态方面的布施,理解为直接地利益众生,在超越物质的精神解脱方面,也有很多直接利益众生的方式。
世人时常说这是迷信,那是迷信,其实,相信我的存在,才是最大的迷信。这种理念,是一种非常盲目的信念,但我们世人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佛陀没有告诉我们,则即使再聪明、再有神通、再有学问的世间人,也永远不会知道这一真相。东西方的哲学未能探知这个问题,现代科学也不能揭示这个问题;佛教的多数对境与范畴跟科学完全是毫不沾边的两码事。哪怕是其他宗教,也没有真正触及这个问题;因为其他的所有宗教,都建立了一个不同层次的“自我”,所有的修行、行善,都是围绕着这个“自我”而进行的。
欲界的天人可以活很久,但是因为活着的时候比较幸福,没有明显痛苦,整天放逸散乱,从没有修持正法的概念,即使寿命再长也没有感觉,只觉得快乐时光一晃就过去了。人间也是这样。比如说:人若在不喜欢的地方过一天,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若在觉得很幸福的地方待上一年,也感觉转瞬即过。人的欲望就是这样,天堂里也不例外。哪怕最后临死时,还是很不满足,对昔日的快乐幸福贪恋不舍。
你们也许会想,人身难得、寿命无常我也懂;但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要去修、去做。没有任何人给我们考试,我们也不需要为敷衍任何人而做一些表面文章。虽然你们也许可以讲得更动听——你们语言上没有障碍,可以用一些优美的辞藻、华丽的修辞,将此内容包装一下;但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不去实践,等于说食数宝,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从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开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没有希望的。正如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一样,上师告诉弟子:“你也将会死!我也将会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师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也是这样修的,其他没有什么。”说得很简单,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奥的含义。不修这个,修其他高深的法也没有用。
在观修轮回痛苦之后,我们就会知道,轮回充满了痛苦,不是苦苦,就是变苦、行苦。世间人一心追求向往的功名利禄等等,都是临时性的诱惑,一点儿都靠不住。对于仅仅把物质享受作为生存的唯一追求的人来说,在观修轮回痛苦以后,就应当绝望、懊丧、痛苦,然而,作为修行人,在深深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就要更进一步地想到:难道除了名利之外,就没有其他更有价值、更值得追求的目标了吗?难道除了争名夺利之外,就没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了吗?名利没有意义,并不代表整个人生都没有意义,除了升官发财之外,我们还有更远大、更有价值的,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告诉我们以前,我们根本不知道的目标,那就是走解脱道,寻求解脱。
修寂止有了明显进步的时候,修大圆满也会比较容易证悟。所谓进步是指:第一,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寂止状态;第二,不但能轻松进入,而且在寂止境界中保持的时间也比较久。
不仅大圆满,包括生起次第也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修。很多人会说,修金刚萨埵的时候观想不清楚,这就是基础不牢靠的表现。
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它并不依赖于环境或他人的教导,而是和我们的肉体一起诞生的,在佛教中称为“俱生的我执”。所谓“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师,而是生来即有;所谓“我执”,即执著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我”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我”的存在展开的;假如没有这个“我”的存在,那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大小事务都可以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