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有三种:第一种,是佛陀自己亲口说的佛经,《般若摄颂》就属于此类佛经。第二种,是佛陀加被的佛经,也就是经佛陀加持以后由别人说出来的佛经。《心经》就属于加被教的范畴。第三种,是佛陀开许的佛经。所谓开许的佛经,是指在有些佛经的前面,会出现缘起的内容,中间会出现一些像“世尊白言”、“阿难启白”等等之类的连接文,最后还有听众随喜赞叹的文句。这些词句都不是佛说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的,但这些都是佛陀允许的。佛陀曾告诉弟子们:以后你们在结集佛法的时候,前面要加上缘起,中间要加连接文,最后要有交代,这样世人才能看得明白。换言之,穿插于前、中、后的这些部分,被称为“开许佛经”,它既不是佛陀亲口所说的,也不是因佛陀加被的力量而说出的,但却是佛陀所开许的内容,所以被称为“开许佛经”。
虽然佛要求在物质上应该少欲知足,但并不表明一定要过艰苦的生活。最关键的是,不能把物质享受当成生存的意义,而应当把解脱当作生存的意义。
自从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无论在世俗的生意上、事业上、工作上受到任何打击,我们都会觉得无所谓;因为这些东西只是我们生存的方法,而不是生存的意义。我们的生存意义,就是希求解脱、净化自心、调伏私心、提升生命。
从此以后,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佛的智慧。遇到幸福的时候,明白那些世间的东西虽然自己今天拥有,但是明天不一定还属于自己,所以就不会有什么傲慢心;遇到再大打击的时候,也明白虽然自己现在很痛苦,但这只是生存的方法,这样也不会觉得很苦、很累,因为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勇气。
释迦牟尼佛从来就教导弟子们,不要去争取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获得的胜利,而只需要追求挑战自己、斩灭自己所取得的永恒之胜利。其中的自己,也就是指我执。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就要与自己的烦恼作斗争,与自己的我执作斗争。
以这本书为例。为什么这本书会有这个厚度呢?因为它是由很多张纸叠加在一起的。同样,即使我们的眼睛看来已经是很薄很薄的花瓣或纸张,它们的厚度也是由无数个微尘、微子或者夸克组成的。这些微粒前前后后排列在一起,才组成了一定的厚度。当针尖穿过薄薄的一张纸时,用我们的肉眼,就更不能看出针尖是依照先后次序穿过这些微粒的。由此也可以知道,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出物质的真相。
佛教徒不必过艰难的生活,外表上很时尚、很前卫也未尝不可;如果没有菩提心,外表再寒酸、再朴素,都不能解决问题。乞丐就穿得破破烂烂,有些外道甚至连衣服都不穿,但他们却没有成佛,也没有菩提心。同时,佛教徒也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水平越高,付出的时间、精力就会越多,压力也会越大,因为钱财不可能从天而降,这样一来,修行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对修行人来说,太奢侈也是一种障碍。
但有些极少数的人因为前世的福报,今生不必付出太多,就自然而然拥有优裕丰富的物质生活。这种人就不必去过艰苦的日子。
同时,对大多数人来说,为了下一世过上中等的生活,今生适当地做一些布施也是有必要的。
如意宝是什么样的东西呢?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或哪个考古学家发现了如意宝,就像现在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生命,很多动物、植物在绝种一样,如意宝也像恐龙一样不复存在了。但是,历史上曾经有过如意宝。
在佛没有出世的时候,众生没有听闻佛法的大福报,但他们有比听闻佛法的福报小一点儿的福报,就是拥有如意宝。如意宝是一种宝石,如果供奉、祈祷它,就会心想事成。无论是长寿、健康、发财等等,任何一种需求,如意宝都能满足。
造罪时间越久,就越不容易忏悔清净。特别是密乘戒,在超过三年以后,就很不容易再恢复了。这就像治疗疾病,在病痛刚刚发作的时候就很容易救治,如果一再拖延,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纵使扁鹊复生、华佗再世,并使出浑身解数,也终究无力回天一样。如果这些罪孽没有得到及时的忏悔,当它增长到能力足够的时候,再想去忏悔就已经为时晚矣。所以说,忏悔是越快越好。这绝非区区小事,而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说法,是具有出世间无上智慧的佛陀,在密宗续部中所讲的了义之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希望大家以后能时刻观察审视自己的行为,将一切罪业扼杀于萌芽之间,千万不要因讳疾忌医而酿成大错。
人出生后,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成天真可爱的小孩,又发育成朝气蓬勃的青年,再经由中年步入老年,最后是死亡,这期间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可是,通常我们只会简单地认为从出生到死亡,“我”始终是同一个人。实际上,不要说一生当中,就是一分钟里第一秒钟的“我”与第六十秒的“我”也有很多不同。我们总觉得现在的“我”就是出生时的那个人,老年时的“我”还是那个人,然而此时的你与未来年老体衰的你完全是两回事。之所以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概念,正是因为有无明。
三法印不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观点,也是十方三世诸佛共同的观点。任何一位佛陀出世转法轮,都会讲到三法印。也可以说,十方三世诸佛所讲的法,都离不开三法印;无论诸佛前前后后从任何一个侧面所宣讲的一切法,其根本的精华,就是三法印。甚至包括密宗,虽然在密宗的不共见解中,会讲到空性和光明,但同时密宗肯定也会讲到无常、痛苦等等。
若没有粗大的贪嗔痴、杀盗淫妄等助缘,仅有我执是无法令人流转轮回的。譬如,某人是最关键的技术人员,但是他若缺少了必要的助手,还是做不成大事。同样,我执当然是流转轮回的主要因素,但是它还需要其他的“助手”才能起作用。当粗大的十不善控制下来后,仅有主因是无法让人继续轮回的。
在十不善业得到基本控制之后,最后留下的,是最关键的我执;只有通过证悟空性的智慧,才能消灭我执,这样就能彻底地断除所有轮回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