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修习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可以断除对现世的贪欲。一般凡夫对现世的名誉、财产等有着非常强烈的执著。如果对现世有强烈的贪心,就无法踏上真正的解脱道。解脱道和非解脱道的差别,不在于所修的法,而关键在于动机。
比如说,大家都觉得,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肯定是解脱法,其实不一定。如果只为得到一些现世圆满——这一生的健康、长寿和富有而修大圆满,那么大圆满就不是解脱道,而变成了世间法。
无常可分为外无常与内无常。所谓“内”与“外”的概念是:有生命的众生,就是“内”,即有情世间;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就是“外”,即器世间。其中每一种无常,又可分为相续的无常与刹那的无常。
如果要证悟,首先就是要去听。为什么要听呢?因为,证悟的境界是超越一切凡夫思维的智慧,如果不去听闻,任何人也不能自己创造出这样的智慧或思路。
只有在听了并大概知道今后的前进方向以后,才能静下来自己去思维;思维了以后,就是要通过修行而证悟。
假如现在发誓不杀一种生命,即使这种生命是你一生当中想杀都杀不了的,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因为,你以前肯定杀过这种动物,现在就可以清净这些罪业。
譬如,你今天发誓不杀恐龙。其实,即使不发誓,现在想去杀它也办不到,但是这样发誓有没有用呢?有用!因为恐龙是以前地球上存在过的一种生命,而且它存在时我们也存在,那时我们肯定杀过它,这个业因种子至今还留在心里,它的士用果时时刻刻都在增长,现在若发誓不杀,从此以后它就不再增长,就被控制下来了。
所以,即使今生没有可能去做的罪业,也要发誓不做,这样可以使往昔所造的罪业从此变成善业。若不发誓而仅是不造恶也不是善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时说,一切法是空性,包括佛的智慧也是空性。但在第三转法轮当中,却承认光明如来藏的实有,但此时的实有和前面的空性是一回事。即使用完全相反的词来表达,也不会自相矛盾。
八种闲暇十种圆满总共十八种暇满都已集于一身——该脱离的脱离了,该具备的具备了,这样的人身,就是像如意宝一样的珍宝人身。如意宝是一种珠宝,它只能满足物质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却无法给人精神上的解脱,所以,实际上连如意宝也不如现在的人身。
但是,很多人虽然具足了这些条件,却在不知不觉当中虚度了一生,把自己所有的生命、所有的闲暇和圆满都投入到追求金钱、地位上,为了这些外在的名利而浪费了可贵的人身。如果能早知道它是那么难得,很多人就不会如此白白地度过一生。若能明白依靠人身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解脱,可以从轮回中找到出路,就会清楚地意识到,把这样的珍宝人身全部投入在物质生活上,是多么不值得。接下来,他就会发挥人类独具的一种特殊能力——修行,找寻解脱的出路。
当我们心里生起粗大烦恼,并导致了极大痛苦的时候,心的本性也是岿然不动、光明无碍的。
譬如说,当我们做了噩梦,感到恐怖万状、悲恸欲绝的时候,如果能立即醒过来,则所有的现象与痛苦也一扫而空。同样,如果真正能证悟心的本性,则一切的痛苦和烦恼也能当下化解。这不是要把不清净的现象推翻,然后去另外证悟一个心的本性,而是在痛苦和烦恼存在的当下,一切就是本来清净的。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并非易事了。所以,之前我们要做很多的功课——修加行、行持六度万行等等。
前世今生不是宗教的教条,不是臆造的神话,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且,在这样轮转再轮转的过程当中,在我们投生的大多数时候,都是需要父母的。现世的冤亲都曾经做过我的父母,我也做过他们的父母;同样,彼此也都做过仇人,只是今天不能回忆而已。
显宗没有一个经论是把二转法轮的空性与三转法轮的光明结合起来讲的。虽然二转法轮当中偶尔会提到光明,但实际上讲的也不是光明的意思,而是空性。虽然第二转法轮讲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其中的色法多数还是指以众生业力所现的不清净现象,只有空性才是真实的。
当看到他人财物内心感觉喜爱时,就很容易生起这样的念头——我能拥有这些该多好啊!或是想用非法手段获取财物,这种念头就叫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