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修外前行,就不能生起出离心。所谓的出离心,为晓知一切轮回充满痛苦并欲从其中得究竟解脱之心。没有出离心,便会追求世间圆满,就不会生起求解脱的念头。若无出离心,即使进入修佛之道,其所行十善六度等一切善业,亦均成为世间之福,不成解脱之因,最后又堕轮回而流转无边。无出离心也不能得别解脱戒(注:别解脱戒包括在家戒和出家戒)。别解脱戒为诸戒之基,无其戒很难得菩萨戒和密乘戒。若有坚固的出离心,就会对修行越来越感兴趣,不会被困难所吓倒。无戒便无禅定及智慧,亦谈不上解脱。
是故,初期最重要的,是以外前行的修法修出离心;然后再修皈依、发心等内加行,使自相续生起皈依戒和世俗菩提心,进入大乘正道;最后才依靠正行的修法,证悟明空无别之法界,如此进入五道十地而得佛果。这是修道的次第,要如次而修,不能颠倒。
对所有佛法,我们都要有恭敬心;凡是修行人,就一定要团结。如果所有的修行人都团结起来,定能成办广大的弘法利生事业。反之,经常进行无意义的争论,造成派系林立的局面,会使一些本来就很缺乏真实佛法的小城市更难受到珍贵的佛教教育,这都是自己造作违缘的结果。这种糟糕的情况在内地比较多。
我们一定要断除这些坏习气,虽说不一定要依止所有的上师,也不一定要修所有的法,自己选择一个法就可以了,但必须对所有的佛法都有恭敬心,对所有的上师和出家人也应如此,这是做一个佛教徒的最基本的原则。
“法界离妄执,妄执真非有。”法界本身不存在妄执。真正的妄执也不存在,也是虚幻不实的。
妄执是什么?就是我们认为存在的执著,人我执与法我执,都是妄执。既然法界远离一切妄执,实际上就是说,法界不是实有的。如果法界是实有的,就没有远离妄执。
我们不能认为,有一个叫作法界、光明的东西,它是永远存在、实实在在的;而烦恼、轮回与不清净的现象才是不存在的。
佛陀初转法轮所讲的出离心、四圣谛、人无我等法门,如今每一个教派都在宣说;第二转法轮的空性,也是每一个教派都要修学的内容,只是格鲁派特别强调而已;只有觉囊派,才适时地弥补了第三转法轮有关如来藏光明方面的缺口。第三转法轮的见解和时轮金刚的见解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修法。这一修法一直延续至今,从而形成了藏传佛教非常完整的学修体系。
念《普贤行愿品》是最好的回向方法。
还有一种非常有用的回向方法,心里观想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回向他们的善根,我也如是回向。这样的回向就是非常圆满的回向。因为佛菩萨已经证悟了空性,已经精通一切法是如幻如梦的,所以他们的回向是最殊胜的无漏回向。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做这样的回向,但这样观想的效果,基本上跟佛菩萨回向的效果一样。这是既简单易行,又极为殊胜的回向。
也可以观想:我愿依靠这个善根,而令一切众生迅速获得佛的果位。这些回向方式都是如法的回向,经书上也是这样宣说的。
密宗的世俗谛观点与唯识宗的比较接近。唯识宗认为,所有的外境都是以心造作的,除了众生的心以外,没有物质。密宗也基本上这样认为。当然,这与唯心主义者所讲的没有物质、只有心或意识的见解是不同的。唯识宗与密宗都承认有物质,但这个物质是意识创造出来的,物质的创造者不是上帝、造物主,而是众生的意识。在众生的意识里能储存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佛教称之为习气。当习气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显现外面的世界、众生等景象。所以,外在一切事物的起源,就是我们的内心。
也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佛经的说法,与现代科学关于宇宙星辰的说法不一致呢?难道佛经的说法错了吗?事实并非如此。说法不一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关于宇宙的形成,在佛教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是为了度化不同根机众生的权巧之说。在古代的印度,无论是在各种宗教的论典,还是在世间人的观念中,这种以须弥山及四大洲等描述日月星辰的宇宙观,好像是世人共同认可的。佛在度化众生的时候,考虑到这些观念与解脱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了随顺世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所以就没有去推翻这些被当时的世人所公认的观点,而是以宣说解脱之理为主。众所周知,从佛教的究竟观点而言,不仅包括地球或者太阳系,而且包括四大部洲,无论宇宙是圆是扁的概念,都是不承认的,一切万法皆为空性。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众生根机不同所造成的。稍有一些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不同众生因为内在因素的不同,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山河大地。正因为众生根机的千差万别,所以显现出来的外在山河大地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对于外在世界的描述,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其正确与否。
虽然无著菩萨的个别论典中也说过,在没有人传的情况下,在佛像前受大乘八关斋戒也可以得到戒体,但实际上传戒的时候,尤其是第一次受戒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个善知识。
虽然有些量子物理学家也会说“色即是空”,但他们所谓的“色”,只是很狭窄的一个范畴。量子力学的“物质”或者“色”的概念,就是颜色、形状、声音、味道等等,而佛教禅定当中所出现的特殊色法——白骨、水、风、火、红色的世界等等,量子物理学家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因而也不会相信这样的结论,更不会把它们列入物质的范围之内。量子物理学家所说的“色即是空”,要比佛教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层次低得多。他们连“场”的概念都没有打破,其他的很多特殊色法,他们就更不可能打破了。
“场”以上的概念,已经被量子物理打破了,佛教自己必须要做的,就是运用中观理论打破“场”的概念,并继而把所有的执著都彻底推翻,最后唯一剩下的,就是空性。
当心静下来以后,就会发现前面的虚空和自己的心完全是一回事。
此处所说的“一回事”,是指从空性的角度来说是一回事。所谓的“空”,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其实,任何人也无法指认出什么是虚空或者天空,只是把没有任何东西称为虚空或天空而已。天空的蓝色,也只是地球对阳光反射的一种现象,其本身并不存在什么东西。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实有的本质。所谓的“心”,只是我们的一种分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