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盖是欲界众生特有的,色界和无色界众生没有。
五盖中的第一个是贪盖,也即对物质、名利等等的贪欲;第二个是嗔恚盖,也即嗔恨心;第三个是昏沉睡眠盖,欲界天人没有,只是下界的人类等众生所有的;第四个是疑盖,也即对四圣谛等正法不能断除的怀疑;第五个是掉悔盖, 也即后悔心,这也会影响禅定。
本来修行人有上、中、下三等,最下等的也是一年比一年更有进步。但是我们很多人,在刚刚学佛的时候,信心、出离心都非常坚定;过了几年以后,不但信心、出离心没有增长,反而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本身并不是佛教的过错,如果佛教错了,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不胜枚举的成就事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高僧大德了。一切的过错就是因为没有修行。要想解脱,并不是来一位活佛,接受一些摸顶加持,得到某个灌顶,取一个法名,结一些善缘,就能解决的。
你们应该明白,上师们苦口婆心地为你们传法,并不是向你们介绍一种文化,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几位居士聚在一起纸上谈兵,将“万法空性”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却一点体会也没有。
虽然佛理解常人的观点,但是佛的观点已经超越了常人。佛说过,我不与世俗人争论,但世俗人会与我争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俗人看到的,佛也不说他们没有看到,他们是看到了,从世俗人眼睛的角度,佛可以理解这些存在的东西。但是,他们所看到的,并不一定存在;他们觉得不存在的,也不一定不存在。
以前法王如意宝跟我们讲过,很多伏藏大师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一个伏藏出世的机缘成熟的时候,伏藏师必须要写出来。如果不写出来,伏藏师就会不断受到干扰,感觉非常不舒服——脑海中反复出现这个伏藏,晚上睡都睡不着。一旦写成文字以后,所有的干扰当即消失。
“人我执”不是身外的东西。每一个人都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执著“我”就是肉体或者肉体和精神的综合体。这不是父母教的,不是老师教的,也不是自学来的,而是一种天生具备的执著,这种执著叫“人我执”。那“法我执”又是什么呢?就是除了自身的五蕴之外,把一切身外之物(如山河大地、房屋桥梁、金钱等)执著为实有,都叫“法我执”。
量子物理的出现,已经基本上证明了物质世界的不存在。世界虽然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它却设计得非常精确。
为什么说这个世界设计得非常精确呢?因为,即使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很表面、很皮毛的世界,都是精妙无比、神奇非凡的,当进入物质世界的更深层以后,世界就显得更奇妙了。很多西方物理学家终其一生进行研究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肯定有一个人在安排这个精巧的世界,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安排,这么巧妙的世界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存在。所以,他们在年老之后,都开始相信上帝了。
实际上,世界并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所创造的。因为我们把这个世界设计得天衣无缝,所以它才能欺骗所有的众生。
现在,内地很多学佛人都认为:我曾在某法会上受了菩萨戒,所以我肯定有菩萨戒。但实际上他们得到菩萨戒了吗?很难说。问题在于,获得菩萨戒的关键是什么?若举办一个非常隆重的法会,并邀请一些高僧大德,由他们为大家举行一个授菩萨戒的仪式,是否就得到菩萨戒了?从外缘上讲,很多条件都具备了——传戒上师是有菩萨戒的高僧大德;他懂得怎样传菩萨戒;仪轨也准确无误;我们去参加了;法会也非常隆重——种种外缘十分圆满。但得菩萨戒的关键是内因而非外缘。内因就是我们从心灵深处是否发过菩提心。比如说,参加受戒法会后,我们应扪心自问:现在我做的一切,是为利益自己,还是为利益众生?若是为利益众生,就要有为度众生而成佛的念头。若大部分修法的动机是这种念头,就可以得到菩萨戒;反之,若处处都是为了自己的解脱,那你根本没有菩提心,又怎么会有菩萨戒呢?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的肉都不能吃,不但非三净肉不可以吃,即使是因病而死,不是为食肉而被杀死的牛、羊等等也不能吃。
对真正的出家人或修行人,我们必须恭敬;但如果要去听法、灌顶,就需要严格观察。如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具备金刚上师的条件,那就只能暂时放弃。
总而言之,正确的做法,是用中立的观点去对待不了解的修行人,既不要随意毁谤他人,也不要轻易帮不熟悉的人做宣传、打广告,以免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追求真理和智慧,不追求个人崇拜!
虽然世间的法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表面行为,在光天化日之下,我们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去做违法的事情,但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我们能保证自己丝毫也不去做非法之事吗?这就很难说了。我们之所以胆敢如此,就是不相信因果所导致的。如果相信因果,则无论人前人后,我们都不敢去造作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