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活美满幸福时,要想到:今生我既有舒适的生活,又有修行的机会,这是真正的福报。但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太大意义,我不能自认为高人一等而生傲慢,我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走上解脱的道路。能这样想,也算是有出离心。佛教徒也不一定要拒绝所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到风景区旅游,到海边度假,到欧洲自驾,到咖啡厅喝咖啡,到茶馆喝茶,到电影院看电影等等,佛并没有要求我们排除一切金钱与物质享受,一定要像苦行僧一样生活。但我们不能当一个单纯的享乐主义者,不能把物质享乐作为生存目标,在拥有优裕生活的同时,也追求解脱、珍惜机会,积极闻思修行,这就是出离心的最低限度。
其实,视师如佛的观点不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在显宗的《般若摄颂》里面,也有相似说法。如云:“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只是密宗比较强调而已。
发了菩提心以后,利益众生就是我们的工作,不需要媒体的宣传,他人的夸赞,将来的回报,它就像吃饭一样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有菩提心作为基础,我们做的任何利益众生的事情,才能真正利益到众生。我们的人生才真正是伟大、光荣、有意义的。
大乘佛法认为,在印度金刚座成佛、转法轮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当众生福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为了度化众生,便以众生的福报与佛的愿力等因缘相结合,而在众生面前显现出的一个化身(多世累劫精勤修行,在圆满福慧资粮以后,示现成就,并任运自成地度化众生)。虽然这种化身与佛的法身有一定关系,但却并不是佛的法身与报身,不是真正的佛,而是佛的一种形象。
密宗由于有些神奇的修法,使得它的神秘色彩比较浓厚,误解也因此而起。有些人是自己不愿或不能持守清净戒律,却以某些借口去做遭人诟病的事,最后却使密宗蒙罪。凡夫的行为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如法的行为是属于凡夫,而不是密宗的。对一般人而言,双修法不仅现在不用修,也不能修,就算修到较高层次以后,也不是一定需要的,因为有更好的方法可用。
修大圆满时,不需要看佛像,也不需要观想佛陀、本尊的容貌、身色、手印……而只需要入定。因为一切万法的本性永远离不开空性,也永远离不开现象;入定修光明的同时,现象的部分自然可以爆发出来,那便是纯洁而无有造作的佛之坛城。大圆满没有特意修生起次第,最后却达到了比修生起次第更超胜的目的。所以,大圆满修法涵盖了一切生圆次第的修法。
在身体比较健康、工作比较顺利、身心没有遭受沉重打击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认为人生很美满,所以也不会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但在面临某些致命打击,或随着年龄逐步迈向衰老,在即将面对死神召唤之际,就会猛然意识到,原来人生并不像自己以前所想象的那样完美,其中也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痛苦,这些痛苦已经不是科学、哲学等世间学科所能解决的范围了,不仅这些学科无能为力,包括世间人所崇拜、向往的金钱、权力、名利等等,都无能为力。
对于寿数穷尽的人来说,即使找到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遇到医术最高明的扁鹊华佗,也不能起死回生。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人依靠药物可以彻底地解决病痛之苦,并长生不老地活到今天。对他们而言,唯一的拯救之方、救命之草,就是以前通过修行所获得的修证。有无修证境界的人在面对生老病死之苦的时候,是迥然不同的。虽然释迦牟尼佛与众多成就者也会在表面上示现圆寂、死亡,但实际上他们却能自由自在地来去,虽然你们所见所闻的不多,但我们却亲身见闻了很多这样的事实。从这些成就者面对生老病死的事情上,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彻彻底底的自由。既然我们有了能获取自由的条件,为什么不为自由而努力,不去争取这样的自由呢?因此,为一切众生的解脱而修行,是我们既无法抗拒、也找不到理由来推脱的。
我们需要生存,但我们更需要解脱!
发菩提心和不发菩提心的利害,无须多言,只要看看佛陀与凡夫,便可一目了然。凡夫,从无始以来始终只为自己打算,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可是至今仍然一无所得,依然在轮回中受苦;佛陀,虽然没有希求自己的解脱,没有希求自己的幸福,只是一心一意地投入了度众生的事业,但是他早已成就,圆满了一切功德。
比较完整的大圆满论典,是分十一个内容来讲的。其中第一个,是讲轮回和涅槃或者佛和众生在没有产生的时候是什么状况;第二个,是讲在没有任何佛和众生分别的清净法界当中,第一个众生或者第一个佛是怎样诞生的;第三个是讲,虽然我们今天已经是众生,已经迷惑地流转于轮回当中,但实际上我们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原始光明,心的本性周遍于我们的任何一个念头,包括贪嗔痴在内;从第四个开始,就讲回归的方式,如何回归最原始的光明境界呢?这就需要修学大圆满。
给我们传法灌顶的根本上师,是世俗谛的上师。胜义谛的上师,就在我们心中。胜义谛的上师,是我们最终的、真正的上师,他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一直都跟我们在一起的,但我们却看不见。通过世俗谛上师教言的引导,就能看见胜义谛的上师。我们平时见到的所有上师,都是世俗谛的上师,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上师。同样,当年很多人看到的示现出家形象的释迦牟尼佛,也不是真正的佛,而是佛的一种形象。真正的佛,是光明如来藏,也即佛的法身与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