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清净的佛智,也即“觉性”。从第三转法轮的术语来讲,是如来藏;从密宗的术语来讲,叫做自然本智;从窍诀派的语言来讲很简单,就是心的本性。远离所有烦恼以后,如果没有任何东西,则是龙树菩萨的《中论》里面讲的单空,而不是觉性。
甘露丸在显宗不怎么强调,密宗里却十分讲究。甘露丸的来源,大部分都是从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后来由真正的伏藏大师挖掘出来。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甘露丸都有益。一些所谓的甘露丸吃下去以后,不但没有功德,还会造成伤害。譬如后世得不到解脱,并且成为解脱的障碍。
这种甘露丸是怎么来的呢?有些来自于伪伏藏师;有些是魔鬼为了加害众生做出的假甘露丸;另外,一些真正的甘露丸,在经过犯密乘戒人的手或者由他们来制作之后,也会成为不清净的。因为,莲花生大师传下来的甘露丸不是很多,高僧大德取出来后,在里面加上其他的甘露和药物,并观修念诵进行加持,念修的时候,如果修行人当中有犯密乘戒的人,这个甘露丸就不清净。所以,用甘露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为凡夫,我们以肉眼难以区分其真伪,只有看它的来源是否清净,这个相当重要。
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所有论述世俗谛的经典都是不了义的。譬如宣讲因果轮回的《百业经》、《贤愚经》等经典;宣讲世界、人生、业力、山河大地等的《阿毗达摩经》等等,都是不了义的,因为它们都不符合胜义谛的道理。
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因果、轮回、学佛、五道、十地、菩提心、出离心、度化众生、转法轮、断除烦恼、山河大地,甚至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不存在,都虚假不实、如幻如梦,是空性。
虽然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到这一切,但这就像得了胆病的病人会把所有白色的东西看成黄色一样,都是错误的感知。
密宗幻身的修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修法,但宁玛派更强调虹身。幻化身有清净和不清净两种分别,清净的幻化身和虹身是差不多的。如上所讲,修大圆满时虽然从未观想过唐卡,但在其证悟到炉火纯青之际,顿时就可以显现出五方佛的坛城。这时便可见到一切外境都是清净的现象,身体也开始逐渐变成虹光身。此虹光身可以直接带到佛的果位,最后成为佛的报身。
从一般佛教徒的角度而言,世间与出世间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工作、家务、事业与学佛之间并没有矛盾。如果发生了冲突,也只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协调好其间的关系,而不是佛教的原因。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制定在家人必须放弃世间去学佛的要求;对于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高层修行人来说,世间与出世间才是相互对立的,这样的修行人不会参与世间的事务,只能纯粹地去修行。如果从这种高度来要求,就不能去做世间的工作。但我们属于这种层次的修行人吗?我想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吧!
世俗菩提心有两种:一是愿菩提心;一是行菩提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愿获得佛的果位,这样的念头叫做愿菩提心;不但心里有这样的愿望,而且去实践六度万行,这就叫做行菩提心。
迷执自缠缚,了达假名智,
菩提非近远,三世理非有。
如果我们有了迷惑和执著,就会因为这些迷惑和执著的纠缠而作茧自缚,自己把自己束缚在轮回当中不能解脱,如果了达任何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名,那就是智慧。
从佛的境界来说,因为近、远、上、下、左、右、好、坏、清净、不清净、众生、佛等所有一切都不存在,没有任何戏论,都是空性大光明,所以菩提离我们既不近,也不远,非近也非远。
另外一种简单的解释是说: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念头从来都没有离开菩提,所以菩提不会离我们很远;同时,因为我们本人就是菩提,所以也不能说近,只有两个物体之间才谈得上远近,自己和自己是没有远近距离的。
“三世理非有。”所谓过去、现在、未来,就实实在在的真理而言,都不存在,都是虚幻。
世俗人所想象的清净和不清净,是相对的,不成立的。而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述最终剩下的法界、如来藏,就只有用“清净”一词,因为我们的语言准确性不高、精确度不够,所以只好如此。本来如来藏没有任何污垢,没有任何不清净的现象,所以这样表述也没错。
当有一天我们感悟到真正的清净时,就能像禅宗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能切身体悟到其中的含义。
现在很多学佛的人就不懂得随顺,因为自己吃素,就要求全家都必须吃素,所以经常在家里闹出矛盾,搞得全家都不愉快。其实,我们也可以随顺家人,吃三净肉或肉边菜,然后逐渐地引导对方取舍因果。但不能为了随顺家人,就去杀鸡、杀鱼、吃海鲜,这是原则性的问题,所以不能让步。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诸如性质恶劣的杀、盗、淫、妄、酒等行为,会对众生构成极大伤害,就不能毫无原则地随顺。除了这类事情以外,还是尽力随缘。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随顺众生是不对的。
什么是随喜?一般居士的概念是拿点钱做功德就是随喜,这样虽然有随喜的意义,但并不是随喜的定义。真正的随喜,是当看到别人行善或闻思修行时,不仅心中没有嫉妒,反而生起欢喜心。也就是说,在见到他人做功德时,就如同是自己做一样地感到欣喜,这才是真正的随喜。